
網路上被轉載很多次的訊息,大黃蜂到底會不會飛?
生物學家跟物理學家說,跟據會飛的動物的身體結構、以及體型與翅膀的比例,有胖胖身體跟短短翅膀的大黃蜂、照理說應該飛不起來,但真實世界裏每一隻大黃蜂都可以自由自在飛翔;結論是,只有人類知道大黃蜂不會飛,大黃蜂自己並不知道,所以它就拍拍翅膀飛起來了。
因為”不知道”而完成不可能的事不只有大黃蜂,還有一個人叫哥倫布。
15世紀末,地圓學說在西方已被廣為接受,當時普遍相信,如果從歐洲最西邊出發、向西達到亞洲最東邊,就要航行地球一半(180度)的距離,這個遙遠的距離不是當時歐洲80呎長的遠洋船所能負擔的。
但是哥倫布不接受這種說法。他認為從”馬可波羅遊記”可以推斷日本在中國東方30度,如果不從伊比利半島改由加納利半島出發,航程又可以再減少9度;他又自認為大家對於歐亞大陸面積低估,經他計算結果,只要航行60度、也就是地球圓週的1/6,就能夠從歐洲到日本。他甚至混淆哩跟浬的計算,認為只要航行2,700哩就可以抵達日本。(今天我們知道這之間的真正距離是13,000哩。)懷抱著錯誤的認知,所以他勇敢的啟程出航,後來的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在當時海洋學家跟地理學家以為地球只有歐亞大陸跟包含日本、中國及印度的東方。
因為”不知道”先天的受限,完成了傲世狀舉,這樣的結果聽起來多麼浪漫。也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知道我們的體力或能力是多麼有限制(我們向來都以”人貴自知”為美德),所以我們很知道很多事我們都做不到—攀登大山?別傻了,那是山岳專家才做得到的。考試名列前茅?那可是資優生的專利。發明某樣東西?別提了,那跟本是天才等級。騎單車環島?夢中騎騎就好了……我們用太多”不可能”來否定自己,到最後,我們真的成了什麼都做不到的那種人。
有遠大的夢想,應該是身為人類最珍貴的才能之一吧。因為渴望飛行,人類終於發明大多數人都可以負擔得起的飛行器了,因為想探索地球以外的無限,人類終於以也可以奔向太空了;如果願意,人類打破自己限制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這個時候我想到早就被宣佈該身亡的霍金,但是他到現在還以最受限的身體、但最海闊天空的腦力繼續貢獻物理界,視力受損仍能畫出驚世作品的莫內,聽力喪失仍能創作出不朽音樂的貝多芬……),為什麼我們還要用”不可能”3個字來限制自己?那些打破極限的人不都是超人,他們都是有夢想,而且敢起身、邁開大步追夢的人。
 這款啤酒很夠味
        Feb 20, 2024
					        
        這款啤酒很夠味
        Feb 20, 2024
       那些無腦的
        Nov 09, 2023
					        
        那些無腦的
        Nov 09, 2023
       歡迎來到超現實世界、遇見超現實達利
        May 05, 2022
					        
        歡迎來到超現實世界、遇見超現實達利
        May 05, 2022
       永恆的晨星—2022年。慕夏展
        Apr 07, 2022
					        
        永恆的晨星—2022年。慕夏展
        Apr 07, 2022
       黑暗中的曙光-洞穴醫院
        Mar 09, 2020
					        
        黑暗中的曙光-洞穴醫院
        Mar 09,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