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固 安全 綠化 美學

如何用數字唬人

 

有沒有發現,不知不覺中,數字已經悄悄在每天的新聞中佔有一席之地。

 

選舉前大家朗朗上口的”633政見、最近大家耳熟能詳的3600元消費券、今天的新聞”中華郵政、投資慘賠625億”……這些可都不是出現在財經版喔。當數字成為生活的一部份,聰明的大家,要特別注意數字背後的陷阱,了解發佈這個數字的人,到底是誇大、還想要一手遮天。

 

大部份人和我一樣,數字只要超過某位數,這個數字就不再具有意義。我不知道大多數人是多少,但是”百萬”對我來說就已經是個天文數字了;每次在新聞上看到”兆”、”億”,這些數字自動便成文字,並且自動變成”很多”,最後變成不知所云。好啦,again,我又曝露自己是數字腦殘的密秘了,所以看到這本書”如何用數字唬人”,我二話不說立刻丟到購物車中。

 

作者首先教我們”把數字個人化”。我將最近行政院通過5000億擴大內需專案拿來當例子。5000億多不多?很多。它的零已經讓我頭昏腦脹了。可是如果我們先把它除以台灣2300萬人口、再除以一年52個星期--把它看成是一種保險、你每個星期支付418元,讓政府承諾給你一個經濟成長的社會?看起來滿划算,很多人可能會願意支付這樣的”保費”(回去看看你的保單,一年繳費應該有21000元上下吧?)。

 

有關數字還有一個詭計叫”平均值”。書中對於平均值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作家史蒂芬在1982年被診斷罹癌,存活時間”平均”為8個月。對病人來說這真是太晴天霹靂了,畢竟他當時正值事業高峰,況且又有兩個幼子。驚慌的史蒂芬、在鎮定下來後開始思索”平均值”的真正內涵。既然中間數8個月是平均值、表示在中間數的右方、有一條延伸數年的尾巴,統計學上稱為”右偏分配”。理論上來說,只要史蒂芬能夠活過8個月,沒有人知道往後他還可以活多少個”8年”—所以,不要被”平均值”給騙了喔。我們的作家史蒂芬後來又活了20年。2002年,他因為另一種不相干的癌症去逝。(最近有一顆牙被醫生宣佈要作根管治療。這種可以讓英雄聞之色變的治療嚇壞了我。我問醫生,如果不做,這顆壞牙可以維持多久?醫生笑笑說平均一兩個月,不過也有病人可以維持到7年。根據”右偏分配”理論,我決定跟它拼了—到目前,我跟我未治療的壞牙已經平安共處一年了。)

 

怎樣,數字其實還蠻有趣的吧?有沒有發現辦公室握有生殺大權的人,大部份都是對數字敏感的人?最近有不肖政客或商人、常用一些莫名其妙的數字來唬善良老百姓,我們要很精明的留意這些數字背後的真正意義,才能真正保護自己的權益及財產安全。

分類: 閱讀好好玩
發佈日期: 2008年12月02日
觀看人數: 2311
回應: 0

我要留言

Name
Email
Post
0 回應
首頁 / 上一頁